《工人日报》:建设特高压加快推进“西电东送”
本报北京3月12日电(记者 康劲)一方因长期缺电而发愁、一方却因有电无处消纳而为难。两会期间来自甘肃团和湖南团的代表提交建议,呼吁加快甘肃酒泉——湖南株洲±8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。与此同时,江苏团代表也提出建议,加快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、变“输煤”为“输电”。
酒泉风电基地是我国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,也是继西气东输、西油东输和青藏铁路之后,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。目前,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11月全面完成,风电总装机600万千瓦,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风电场,去年共发电67.8亿千瓦时。但是由于酒泉风电基地地处戈壁腹地,无法消纳富裕的电能。
但是,远在湖南长期闹“电荒”的株洲却极为看好酒泉风电。2011年4月,甘肃省与湖南省签订了《甘肃向湖南送电框架协议》,双方决定建设甘肃酒泉——湖南株洲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,工程输电距离2400公里,输电容量750万千伏安。据悉,该项目建成投产后,将从根本上解决株洲电力供应严重紧缺的现状。
据了解,国家电网公司虽已对该项目进行初步选址,并开展相关前期工作,但始终未获国家能源局批准,也未列入国家“十二五”电网建设规划。全国人大代表、株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玉泉希望这条特高压能尽早开工建设,投产运营,彻底缓解株洲的“电荒”。他分析说,从2013年开始,湖南将进入全面缺电时期,到2015年全省高峰时段电力缺额将在1000万千瓦以上,额度超过30%,“建设特高压已经是迫在眉睫”。
就在甘肃、湖南两省多位代表为“特高压”建设写下建议的同时,江苏代表团的陈家宝、薛禹胜、阎立等多位代表也在呼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。
陈家宝分析说,2012年到2015年江苏省将新增负荷约3000万千瓦,对应装机需求约4500万千瓦,而目前落实的省内装机或区外协议送电容量合计只能增加2000万千瓦,没有一条特高压电网通过“西电东送”彻底缓解电力紧张局面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缺乏能源保障。
据悉,一条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每年可从空中输送的电量折合原煤1500万吨,相当于750~1000趟万吨重载列车或70万辆重载卡车的运煤量。
薛禹胜代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网电力科学院名誉院长,他在建议中分析,我国一次能源的资源分布与能源的消费地分布很不均衡,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高达1000~3000公里。长期以来,煤炭资源与消费错位布局,在东中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火电厂,却要依靠北煤南运、西煤东运。建设远距离、大容量、低损耗输电优势的特高压电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信息来源:《工人日报》